一、恶意逃避债务罪怎么办
若有人恶意规避债务,即具有执行人民法院判定、裁决之执行力却故意拒绝履行,且所涉情节恶劣,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三百一十三条的法律条款,此类行为将可能引发刑事责任的追究。具体而言,倘若行为人的行为已达到“情节严重”的标准,则可面临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罚金的刑罚;若情节极端严重,则可被判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同时还需承担罚金的处罚。若是单位实施了此类犯罪行为,则应对该单位施加罚金的惩罚,并且对其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以及其他直接责任人,按照个人犯罪的相关规定进行惩处。《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三百一十三条
对人民法院的判决、裁定有能力执行而拒不执行,情节严重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罚金;情节特别严重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
单位犯前款罪的,对单位判处罚金,并对其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依照前款的规定处罚。
二、恶意逃避债务的离婚协议怎么认定
依照我们国家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对这方面的相关条款规定来看,若其目的仅仅是为了规避或逃脱债务而建立的离婚协议并不能具有任何法律意义上的效果。
在这种情况下,给那些债权人带来损害的情况发生以后,相关的债权人们有权向当地的人民法院申请撤销债务人的这样一种行为。
即便如此,就算是此背景下债务双方签署了离婚协议以便于避免承当共同债务的责任,在此过程中仍旧无法得到法律制度的认可和支持。
在大多数情况下,责任仍需要由夫妻双方共同履行和承担。《民法典》第一百四十三条
具备下列条件的民事法律行为有效:
(一)行为人具有相应的民事行为能力;
(二)意思表示真实;
(三)不违反法律、行政法规的强制性规定,不违背公序良俗。
三、恶意逃避债务的几种情形
针对恶意规避债务的行为,通常情况有以下几种:首先是藏匿和转移财产,如将自己名下的房地产、汽车等重要资产不经过正当程序私自转交给其他人。其次,无偿或是以低于市场公允价值的方式处置财产,从而导致本来能够偿还的债务无法得到偿还。再者就是虚构债务,通过虚构虚假的欠条或者借款合同来使原本可以用来偿还债务的财产被侵蚀。还有就是主动放弃债务的权利,当别人欠你的钱已经到了还款期
若有人恶意规避债务,拒绝履行法院判决或裁决,情节恶劣,可能承担刑事责任。根据《刑法》第三百一十三条,情节严重者可判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罚金;情节特别严重者可判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单位犯罪的,对单位处罚金,对直接负责的主管和其他责任人按个人犯罪处理。